身為科技控的小旭在入手智慧型手錶之後,其實就經常遇到朋友問我:「戴智慧型手錶,你覺得有幫助嗎?」,說真的.......就是一種「幫助與提醒」,從「來電通知、訊息通知、簡訊通知、鬧鐘提醒」這些訊息通知,到「運動紀錄、睡眠紀錄」甚至後續可以看到「心律偵測/紀錄」也都開始整合到這個小小的手腕上,功能越來越多強大也越來越方便!但即便已經發展至今,相信還是很多人問類似的問題,甚至會覺得:「運動手環或智慧型手錶,該怎麼選呢?」,來吧!這篇就來談談這件事情!
運動手環 VS 智慧型手錶
基本上,針對「運動」而生的手腕裝置,就屬於「運動手環」的範疇,這類商品由於主要的訴求是在運動方面,所以「體積小、防水」以及「造型精簡、小巧」都是它們的主要特色!至於「智慧手錶」則通常會有「較大的螢幕」來作資訊顯示,主要是擔任智慧型手機的延伸,將手機上的各種通知 (例如:社群訊息、簡訊) 透過手錶讓使用者看到,進而降低拿出手機的時間,所以兩者之間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使用族群!
智慧型手錶越來越多。功能也越來越多元
智慧型手錶,許多人比較常聽到的應該是 Apple Watch 系列或是 Samsung Gear 系列,另外華碩有 ASUS ZenWatch 系列、LG 則有 LG Watch Sport、Watch Style、KizON 等等,而華為也有 HUAWEI FIT、HUAWEI Watch 系列等等,眼尖的你大概也發現這些「智慧型手錶」幾乎都是「手機廠商」所推出的,就如剛剛上面所說,他們主要的任務是「延伸智慧型手機」功能,讓資訊顯示可以在智慧型手錶上的畫面中秀出,這樣使用者就可以不用把手機從口袋或包包中拿出來,便能知道誰傳了訊息、誰打電話來、誰傳了什麼簡訊等等!
(參考資訊:蘋果 Apple Watch 官方介紹)
近年來「智慧型手錶」的戰爭就像智慧型手機一樣越戰越猛烈,每家廠商幾乎都在「智慧型手錶」上面加入更多實用功能,讓智慧型手錶儼然已經成為另外一種小型智慧型手機,甚至已經進化到可以撥打電話、傳送訊息,做衛星導航或是控制居家智慧家電等等!
以蘋果的 Apple Watch 來說,從 2015 年推出至今已經邁入第三代 Series 3,並且新增了 GPS 衛星定位、更精準的心律偵測 (HRM) 以及運動建議等等,從跑步、走路到游泳都可以做出判斷與紀錄,相當的厲害!
不管是那一代的 Apple Watch,在手錶底部都有一組綠光 LED 所構成的光學心率感測器,利用光照射的原理來偵測皮膚組織的血管壓力脈衝,進而利用光體積變化來做「光體積變化描記法」進行紀錄,然後描繪出可做為參考的心律數值,這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也就是所謂的心率!
透過 LED 光譜與皮膚接觸時的光學反應來做心律紀錄算是一種全新的技術突破與偵測方式,至於量測結果是否真的準確或有其參考性,目前還沒有很明確的定義與驗證,畢竟在醫學檢測或診療上,需要量測到準確且完善的心律,不僅需要多點紀錄 (像健檢時的心律檢測,就至少需要在身上黏貼六個以上貼片),更需要在量測部位上進行斟酌,其中還包含介質、導體之間的碰觸等等,所以在醫療行為上會來的更為謹慎,許多專業運動員若真的需要偵測,也多會選擇於胸口配戴「心律帶」來量測,所以穿戴裝置使用 LED 光譜技術這件事情如何克服因為配戴位置以及使用者量測時不在靜止狀態下量測,這些變因導致的誤差也都是目前的爭議點,所以國際之間目前對這類技術也幾乎都還在觀察與驗證的階段,但參考性還是有的,尤其是做為我們一般使用者的日常生活紀錄來說,也能做為輔助的用途!
第一代的 Apple Watch 推出,本身就內建由感光光電二極體配對而成的紅外線感測器與綠色 LED 構成四個點的訊號,在特定時間主動偵測流經手腕的血液量,以每秒閃爍數百次的方式計算每分鐘心跳次數以及心率變異 (HRV),量測的心跳則可從 30 到 210 之間,近期 Apple 也宣布與史丹佛大學醫學院一起針對這些量測資料進行研究,找出是否有機會讓這些量測訊號變成可具參考性的資料或做為預警之用 (醫療實務上則仍需透過醫療器材來做診斷),所以其實在這類資料上,都還停留在「參考」的階段!
但你說這類設備完全沒有用處嗎?那倒也未必,因為它們依舊可以當作.......「參考」,像小旭平常配戴的 Fibit Alto HR 就屬於體積比較小巧的運動手環,佩戴在手腕上也是比較無感的且不影響日常工作 (敲鍵盤) 的,而它就可以幫我記錄運動的狀況以及心律狀況!
以小旭來說,個人本身就有心律不整問題,所以除了定期於每年健檢進行追蹤之外,在我身邊能隨「手」可得的量測裝置,就是這些「穿戴手環」了!
抓一個近期不舒服時的量測狀況來跟大家分享好了,當天所量測出來的心跳數值甚至高峰已經跳到 186 下,讓我整個人都快暈倒了!而以「正常成年人」的靜息 (安靜狀態) 心率來說,約 55~70 次之間為理想,在帶有心律偵測的運動手環或是智慧型手錶的 APP 上,就可以看到量測記錄以及資訊,這樣的資訊就可以讓你做為紀錄,甚至可以記錄下身體不舒服時的週期,未來也可以比較明確的告訴醫生以往大概發生過幾次,而自我量測時的數值大概是多少,即便量測結果因為不是醫療器材而不被列入診斷依據,但仍可提供醫生做為診療參考!
運動!挑選更適合陪你跑跑跳跳的穿戴裝置,更安全也更舒適
隨著運動風氣的盛行,不管是健身房、運動中心,每天下班後或者休閒假日時,就可以看到滿滿人潮聚集其中跑跑跳跳,就算是在公園或是人行道旁,也可以看到夜間有人跑步、快走,這種比較柔性的運動,不管是用智慧型手錶還是運動手環,都可以幫你紀錄運動時的步數、距離,並且換算成卡路里以及熱量!
但如果在生活中你是屬於籃球、棒球或者游泳、騎乘腳踏車這些運動愛好者,那麼智慧型手錶雖然也可以幫你紀錄,但相對來講體積就比較大、而且較大的液晶螢幕也容易產生碰撞與破裂風險,甚至在籃球運動時可能因為不小心架拐子而傷害到別人,這時候「運動手環」就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它的體積較小、佩戴上也比較方便一些!
(參考資訊:Fitbit Alta HR 介紹影片)
而運動手環與智慧型手錶那種走時尚、視覺以及手機顯示畫面延伸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概念與需求,所以怎麼選其實也要看你平常的生活方式來選擇!
除了手機品牌廠商推出的智慧型手錶之外,針對「運動」需求而生的「運動手環」也越來越多,初期運動手環長的就是手環模樣,後期則為了增加產品競爭力開始加入小型液晶面板,主要用來做資訊顯示之用!
現在多數運動手環也都有加入「心律偵測」功能,而因為著重於運動需求要避免配戴造成運動時的干擾以及碰撞,所以運動手環相較智慧型手錶的體積來說,就輕巧很多!
既然名為「運動手環」,那麼出發點就是著重在「運動」上的需求,舉凡防水性、手環材質在防撞時對他人時可避免造成刮傷的傷害、防脫落等等,設計上都會比採用「錶帶」的智慧型手錶更適合於「運動時」使用!
以小旭手邊的 Garmin VIVOSmart HR+、Fibit Alto HR 以及 World Helo LX 智慧健康手環來說,著重面向就會是比較適合在經常性活動上的需求或者是對智慧型手機依賴性比較低的長輩來使用!
現在的「運動手環」在功能上也同樣越來越精進,所以剛剛在 Apple Watch 上提到的光學心率感測器,也在「運動手環」與皮膚接觸的底部可以看到相同設計,不管是兩點式還是三點式結構,量測記錄方式都是相同的!
智慧型手錶與運動手環怎麼選?看你的需求!
假如你問我:「是智慧型手錶比較好?還是運動手環比較好呢?」,簡單講......沒有誰好誰壞的問題,這完全要看你的需求而定!假如你平常就是在辦公室或業務性質在外活動,那麼配戴智慧型手錶可以幫助你隨時擁有各類訊息通知,不論是 Facebook、LINE、WeChat 還是 APP 的各種訊息通知,透過智慧型手錶的大型液晶螢幕面板,都可以讓你隨時掌握資訊;但如果你是運動愛好者,下班後有與朋友到籃球場、羽球場或者游泳池上運動的使用者,那麼挑選運動手環就是屬於比較輕巧且方便的選擇囉!
而回到一開始的標題,有不少朋友問我:「戴運動手環或智慧手錶,你覺得有幫助嗎?」,我跟你說......就是一種生活上的輔助,你可以透過智慧型手錶或是運動手環,幫助你收集平常的「生理數值」以及運動狀況!
所以當時朋友問我時,我是這樣回答的:「運動手環或智慧型手錶,他就像家裡的體重計一樣,你使用他可以提供給你一個可做參考的數值,準確與否是一回事,但只要八九不離十,你就可以概略知道你的生理狀況,進而做為平常的自我監控,所以我可以透過智慧型手錶或是運動手環,來知道我今天走了幾步?走了多遠?有沒有達到我每天想要的一天一萬步?或者有沒有達到我每天想要求自己走兩公里的路?當我舉起手、拿起智慧型手機時,我可以知道我今天的步行距離還不夠,所以我捨棄這趟電梯,改用走樓梯的方式或是多繞一段路,告訴我自己可以再多走一段路,達成今天我想要的目標,當以前沒有智慧型手錶或是運動手環時,其實我是不知道的,就像家裡沒有體重計,你就不會知道你現在幾公斤,不就是這樣嗎?」
穿戴裝置,在現階段以輔助健康的性質居多,雖然現在電視新聞或是部分報導中有指出:「穿戴裝置已具備醫療器材功能,可逐漸取代醫療器材」,但其實穿戴裝置即便提供計步、運動紀錄、心律偵測等等功能,它仍屬於「輔助性」電子設備,要做為醫療器材仍有一段路需要努力!
根據台灣藥事法第 13 條,定義醫療器材為:「本法所稱醫療器材,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當然這之中最重要的是必須經過當地政府 FDA 機構認證合格通過才可以,畢竟醫療器材必須有其專業度以及準確度,且經過專業機構認證以及定時調教,才能被定義為醫療器材!
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就像小旭上面說的,你家裡的體重計也不是醫療器材等級,但當你站上體重計之後呈現出來的數字,也就可以做為你的參考,知道今天量出來的數值與前幾天、上個月相比,是胖了還是瘦了?就做為參考!所以相信很多人也遇過,當到醫院做詳細檢查時站上體重計,醫院磅秤上的出來的數字可能與你在家量的數字差異好幾公斤,就是這樣!
穿戴裝置這幾年流行,並且加入了許多良好輔助,甚至還能變成是一種隨身的穿戴飾品呢!你可以把它當作如同體重計那樣的量測參考,做為你生活上的輔助,當數值高高低低變化很大時,就可以提醒你到醫院去做更進一步的檢查,當今天的步行次數、走路距離跟昨天相比差異很大時,今天晚上吃飽飯就再出去走個兩圈補好補滿,當作是砥礪自己要每天做到該有的運動目標,這樣都是很好的生活輔助唷!
如果您覺得這一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可否為我按個讚或加入 ifans 家族粉絲團呢 ^^
加入 ifans 的 Google+ 專頁
文末叮嚀:
1.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按"讚"給個鼓勵或"分享"讓更多人看到唷 ^^
2.本文章屬本站著作權,可用網址分享轉貼,但嚴禁整篇盜取或全文轉載 ^^
3.順手回應留言,也算是給我一點小小的動力與鼓勵,真的非常感謝您唷 ^^
留言列表